在航天飞机飞行后的目视检查发现,轨道器货舱内各表面上有分子膜与颗粒堆积,在卡普龙(Kapton一般为聚酰亚胺)薄膜上的变化*大,通过检查与试验验证,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机理,认为是原子氧撞击引起的氧化造成表面衰退,观测的结果表明反应的程度与撞击的通量有关,也就是与大气密度和撞击角相关。
而且发现,被航天飞机广泛应用的卡普龙材料在暴露于低地球轨道中的原子氧以后,经受到质量损失、表面粗糙化、热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变化。设轨道平面在黄道中,且太阳处于高年,则卡普龙在不到两年就完全氧化,即便对于高轨道卫星,虽然停留时间短,效应也是严重的。例如,由航天飞机发射的飞往木星的伽里略探测器。其材料被腐蚀后,产生的效应如下:
(1)表面电导率降低,扰乱了航天器的等电位并产生静电放电状态。
(2)热垫材料(镀在卡普龙上的黑聚酯涂层)表面被损坏,使卡普龙变为灵敏科学仪器的闪光源,被腐蚀的材料变为一种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