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东莞市铠普胶带有限公司,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材料知识
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制造总体水平
发布时间:2022-07-16  人气:51  本文链接:www.dgkapton.com/cat-1/51.html

我国自1965 年开始自主开发聚酰亚胺薄膜以来, 走过了漫长的路程。国产产品已应用于上述产业各个领域, 为国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在世界如此大的产量面前, 我国2001 年产量还不到300 吨/ 年。无论数量、质量、品种、规格, 都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这使不少企业界人士准备在发展PI 薄膜上拟有作为。

由于这种亚胺化方式的生产线引入了类似BOPP、BOPET ( 双轴定向聚丙烯、聚酯薄膜) 的设备形式, 国内在许多场合称这种工艺为“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工艺。但笔者认为, 虽然生产设备及流程与双拉伸设备有相似之处, 但其机理、实际工艺及操作与BOPP、BOPET 是很不同的。国外文献也没把“BO- ”与聚酰亚胺连在一起, 所以, “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与传统意义的双向拉伸是不同的, 当然, 做为一种称谓与传统流涎法有区别是可以的。

这种工艺无疑是一个较大的进步。推广后, 经生产厂进一步完善, 其产品也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首肯。但由于宣传上的不当, 这个进步也给一些人造成一个错觉, 似乎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于是在国内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评价, 如: “产品达到了杜邦指标”、“达到了杜邦水平”、“总体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云云。

我们确实自己研制了一种有自己特点的, 能生产各种档次PI 薄膜的方法, 生产的产品也确实具有自己的某些优点, 并为我国尖端科学的需求及高级绝缘材料空白的填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 总的看来, 我国的PI 薄膜生产, 在树脂合成、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规模、消耗定额、产品的品种、规格和功能性, 一直到*后产品的关键性能, 还都处在一个比较初级水平, 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不小。甚至可以说, 近几年, 由于未能跟上国家科研体制改革的步伐, 某些研究开发工作在放慢, 这个差距不是在缩小, 而是还在扩大。而缩小这些差距, 以适应我国应用领域水平不断提高, 正是我们面临的工作目标。